乌兰新闻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走进乌兰 | 新闻中心 | 乌兰微报 | 领导动态 | 乌兰旅游 | 民生关注 | 通知公告 | 民俗文化 | 生态乌兰 | 重点宣传 | 学习之窗 | 他山之石 | 生活百科
京剧名家常秋月:戏曲艺术依河以兴 运河文化托戏而传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19-12-10 09:32:27
编辑: 乌兰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2月8日电(见习记者施紫楠)京杭大运河,是诸多城市发展的血脉,更是人类文明的伟大见证。几千年来,运河以水波为曲,桨帆为歌,传唱着中华民族浩荡奔腾的历史壮歌。

常秋月剧照 受访者供图 摄

  8日,大运河京杭雅集活动在浙江杭州举办,京杭两地艺术家泛舟共赏大运河杭州段美景,为大运河而歌、为大运河而书、为大运河而画、为大运河而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交相辉映。

  “中国戏曲自古便有‘水路即戏路’之说,而大运河就是中国戏曲水路传播的活化石。”处于奔腾不息的运河之上,国家一级演员、京剧京剧院青衣、花旦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常秋月这样感慨。

  常秋月表示,南北戏曲艺术随着水路经济带的繁荣而兴盛,因此大运河沿岸也是中国戏曲种类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元初,杂剧创作中心因运河发生南移,大量北方作家、艺人来到杭州,使得江南地区成为当时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区域。

  “南北戏曲艺术通过运河交流贯通,这样的契机促生了戏曲艺术本身的重大变革。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出现了戏曲唱腔的‘南北腔合调’,给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常秋月说。

常秋月生活照 受访者供图 摄

  正如常秋月所言,千百年来,大运河不仅促进了戏曲种类的南北交融,提供了戏曲繁荣的物质基础,更奠定了运河沿岸“百花齐放”的戏曲面貌。

  而在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当下,如何弘扬大运河文化,牵动着运河沿线社会各界的目光。

  “古人早已将大运河文化与戏曲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因此可以说,戏曲同时也承载了大运河文化传承的责任。”常秋月说,保持戏曲最原始的根基,不要让老一辈留下的精华遗失,至关重要。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随着中国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一系列戏曲活动开始走进学校和社区,逐渐掀起一股“戏曲文化热”。

  “中国戏曲的春天已经到了。”常秋月说,戏曲进校园活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将仁、义、礼、智、信等优秀品质融化在孩子们的血液中,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有着重要意义。

  活动终有散场之时,但“戏曲运河”却正在成为中国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金名片,让“活起来”的运河文化再添一道迷人“韵味”。

  据悉,此次活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运河集团、杭州西湖名胜区管委会、杭州市运河综保委、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承办,艺文中国联盟、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等提供学术支持。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无标题文档
友情链接
乌兰县人民政府网 | 乌兰党建网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中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新网 | 光明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国新办 | 中工网
中国人大新闻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政协新闻网 | 中国文明网 | 看中国网 | 中国记协网 | 中国网联网 |
主办:中共乌兰县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青ICP备08000131号-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