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新闻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走进乌兰 | 新闻中心 | 乌兰微报 | 领导动态 | 乌兰旅游 | 民生关注 | 通知公告 | 民俗文化 | 生态乌兰 | 重点宣传 | 学习之窗 | 他山之石 | 生活百科
传承秦腔文化 促进民族团结 ——记柯柯镇托海村秦腔业余剧团
来源: 乌兰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20-09-16 10:58:00
编辑: 乌兰新闻网

  现如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耿经衍变,蔚为大观”,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可谓戏剧之鼻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她以一桌二椅展示宫廷、公堂,以三五人比拟千军万马,以七八步走遍万里河山,以脸谱化、形体化、声腔化、服饰化展示忠奸,侠义,良善、丑恶等等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讲述着一个一个经典的故事,朝朝代代历史的衍变,传承着孔孟之道,周公之礼,尊师重教,敬老爱幼等道德思想,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民族的发展。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柯柯镇托海村就有一个传承几十年的秦腔剧团。

  柯柯镇托海村自1987年从青海省湟中县丹麻乡永丰村迁往乌兰县柯柯镇托海村至今,为传承原迁出地湟中县丹麻乡永丰村遗留300多年历史的秦腔艺术表演,1992年在老艺人和村干部的指导下,杨发启、石成玉、徐立鹏、徐汉军等4名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秉持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唱好民族团结故事”的理念,成立了托海村秦腔业余剧团,开展训练演出活动。

  编演历史剧,弘扬好传统。托海村秦腔业余剧团在编排和演出剧目方面,历来重视通过优秀历史剧,传承优秀传统。每年都编演《苏武牧羊》《铡美案》等群众耳熟能详的历史剧目,教育群众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引导群众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剧团多次在西宁,德令哈、乌兰等地区围绕“传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演出了大型历史剧《赵氏孤儿》、《铡美案》、《游西湖》、《刘全进瓜》、《金沙滩》等戏剧,他们用优美动听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造型,将历史经典和英雄事迹栩栩如生地展现给了观众,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各族观众流连在动听唱腔之余更进一步了解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历史文化。

  编演时代剧,传播正能量。托海村从老庄搬迁到新址以后,群众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学生上学就地就近、群众出行便捷畅通、对外交流更加活跃。为展现新生活,托海村秦腔业余剧团在承演历史剧的同时,通过“三句半”等节目形式,积极编排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目进行演出,展现美好生活,传播正能量,引导各族群众更加团结奋进,积极向上。

  演出为平台,主动宣政策。托海村秦腔业余剧团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在编演剧目的同时,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活动。以演出搭建平台,以普通干部群众为对象,把演出和政策、各种知识技能宣传、培训结合起来,在各节日活动中,自己编写剧本,用通俗易懂的表演为党员群众讲解中央一号文件及历届各次全会精神和党的惠农政策。去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剧团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参加西宁老百姓大舞台、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活动,分别到各乡镇演出50余场次。他们的每一场演出不仅宣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及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还把秦腔的种子洒在了全省各民族群众的心中,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喜爱,也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感受到了中华瑰宝的魅力及党的关怀和温暖,对促进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起到了积极作用。

  剧团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演出,把政策宣传融入到演出中,为使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深入人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为发展和巩固全镇各民族团结进步、决胜脱贫攻坚等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剧团走到今天,没有忘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更感念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和帮助。今后,秦腔剧团将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唱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佳话,引领广大农牧民群众唱响团结歌,共谱和谐曲。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无标题文档
友情链接
乌兰县人民政府网 | 乌兰党建网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中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新网 | 光明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国新办 | 中工网
中国人大新闻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政协新闻网 | 中国文明网 | 看中国网 | 中国记协网 | 中国网联网 |
主办:中共乌兰县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青ICP备08000131号-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