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新闻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走进乌兰 | 新闻中心 | 乌兰微报 | 领导动态 | 乌兰旅游 | 民生关注 | 通知公告 | 民俗文化 | 生态乌兰 | 重点宣传 | 学习之窗 | 他山之石 | 生活百科
乌兰县精神文明建设与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双融合双推进
来源: 乌兰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20-09-27 10:05:03
编辑: 乌兰新闻网

  乌兰县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融合工作模式,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抓理论学习,树牢民族团结意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教育的鲜明主线,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与国家、民族、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健全“精神文明+民族团结”融合推进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结合“三会一课”、学习例会、中心组学习会等,借助“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深入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条例》等内容,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学习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让学习教育成为破解工作难题、提高工作水平的“金钥匙”。

  抓宣传教育,营造团结文明和谐氛围。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凝聚社会正能量,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提高创建活动知晓率。一是编织固定媒体宣传“点”。县融媒体中心全方位、多角度地在时政新闻、重大主题、民生宣传、重要节庆、民俗文化等方面进行报道。同时,安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的专题节目。二是编织网络媒体宣传“线”。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借助网站、微信、qq群等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持续讲好民族团结好故事、弘扬精神文明主旋律,不断形成“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微矩阵。三是编织社会阵地宣传“面”。利用各单位宣传栏、展板、横幅等载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应知应会、工作任务和政策解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自觉遵法守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形成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社会舆论和良好社会风气。

  抓示范引领,弘扬主流价值正面能量注重发挥各类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荐“中国好人”“岗位学雷锋标兵”“海西道德模范”等全国及省州道德模范10名,评选表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爱岗敬业和孝老爱亲类别的第六届“乌兰好人”4名,建立完善“乌兰县道德模范库”,入库各级各类道德模范30名,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引领社会新风尚。自创建以来,各镇村(社区)评选“五星级文明户”4318户,评选“民族团结先进家庭”6155户,其中“五星级文明户”全部纳入“民族团结先进家庭”进行评选和管理。将民族团结作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创建考核指标,每年评选文明单位、村镇、校园重点征求民族团结方面的意见建议。

  抓乡风文明,推动民族团结进乡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目标,扎实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风文明建设,创建团结和谐、安居乐业的文明乡村。一是为破除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愚昧落后的陋习,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村风民风,成立了村级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制定了村规民约。进一步提高全村居民的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形成社会强大正能量。二是每年各镇陆续开展表彰活动,表彰“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以此为契机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培育孝悌和睦家风,努力形成“村和谐、邻和睦、家和美、人和气”的社会新风尚,评选表彰“五星级文明户优秀家庭”50户,县教育和科技局对2019年子女考录一本院校的11户家庭,每户给予了1000元的奖励资助,县残联按残疾类型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残疾人常规辅助用具12套,县内各景区在省内各新闻网站、报刊公布兑现五星级文明户免票政策。三是进一步推动文明城镇创建工作,不断优化城乡环境卫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清理整顿,对村内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进行集中治理,对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提高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有效改善村容村貌,以实际行动改善村庄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扶智扶志典型案例宣讲、“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用身边事引导身边人,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四是为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留住乡愁乡情,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乌兰县积极探索建设村史馆,以实物和空间导览的形式集中展示了各村的发展历史,使乡村文化的脉络得以延续,与此同时,各村村史馆还积极打造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文化阵地、传统教育阵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和党建教育基地,通过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素材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在充分展示历史、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同时,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乌兰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历程。

  抓文明服务,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县不断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室、乡村舞台、农家书屋建设,选好配齐各种体育健身器材、图书等硬件设施。截至目前,全县38个行政村共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35个,农(牧)家书屋36个,发放配置全民健身器材共计171套,为镇、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硬件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公共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二是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深入实施了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促进了文化资源信息共享。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民心工程、育民工程、乐民工程,不断提高固定放映和流动放映相结合的文化体系服务水平,强化民族语电影放映,保障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权益,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共放映电影210场次,观众达6000余人次。三是特色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以“不忘初心,筑梦于心,牢记使命,逐梦于行”为主题,成功举办柯柯镇赛纳村民俗文化节,2020年“迎新春·品民俗”年馍、德都蒙古文化展示暨乡村趣味运动会,以及联合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开展送春联等冬春季文旅系列活动,惠及人数1000余人(次)。在四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同时举办“送图书进万家”暨“写福贺新春”活动,为38个行政村和3家寺院赠送图书3539册,折合资金10.5万元,赠送春联500余付,赠送期刊600余册,受益群众达1200余人。自7月初以来,以“稳脱贫感党恩跟党走迎小康”主题,每周五举办“活力乌兰”专场文艺演出,演出内容涵盖民族团结、党风廉政、党建、非遗、扫黑除恶等各个环节。目前已演出18场次,节目融合了舞蹈、歌曲、花儿、三句半、小品、魔术、器乐等,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充分展示我县各族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四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全力推动“旅游+非遗”进展,拓宽非遗传承社会影响力,增加农牧民群众就业收入渠道,调查登记符合海西州非遗产品进景区销售条件的产品共33种。按照申报“青海省50”城市文旅产业创客基地的通知要求,完成3处创客基地申报工作。同时,筛选确定7件雕刻类展品、8件刺绣类展品、8件编织类展品、7件金银属类和唐卡作品等手工艺品为海西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参赛作品。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无标题文档
友情链接
乌兰县人民政府网 | 乌兰党建网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中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新网 | 光明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国新办 | 中工网
中国人大新闻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政协新闻网 | 中国文明网 | 看中国网 | 中国记协网 | 中国网联网 |
主办:中共乌兰县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青ICP备08000131号-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