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新闻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走进乌兰 | 新闻中心 | 乌兰微报 | 领导动态 | 乌兰旅游 | 民生关注 | 通知公告 | 民俗文化 | 生态乌兰 | 重点宣传 | 学习之窗 | 他山之石 | 生活百科
【我们的“十三五”】政策“落地开花” 梦想照进现实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0-10-27 09:31:53
编辑: 乌兰新闻网

  伴随着秋日的瑟瑟寒风,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赛什堂村,整个村庄依山而建,呈阶梯状,总能给来过这里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赛什堂藏语意为“金色福地”,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景。这里有规划整齐的牧民新居、功能齐全的活动中心、干净整洁的乡间小路。村庄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浓郁民族风情,让赛什堂村成为了都兰县独具特色的藏民族民俗文化村庄。

  但是在五年前,这里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全村469户牧民都还过着传统的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生活。

  2016年赛什堂村迎来了一次改变的机会,全村开始实施以“庭院整治、绿化、亮化、硬化”为主的高原美丽乡村项目,随着一间间破房、危房的拆除,一条条道路的硬化,一栋栋新房的建成,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牧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村党支部书记傲金才让说:“五年来,村里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们走路出远门,现在每家都有私家车非常方便。以前我们住的是帐篷和土坯房,现在住进了砖瓦房。以前我们主要吃糌粑、酥油、牛羊肉,现在也吃上了新鲜蔬菜,喝的也是自来水。如今,医、食、住、行都有着巨大变化,我们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赛什堂村作为都兰县美丽乡村试点,改变的不仅仅是硬件,还有村民的精、气、神。而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全村大力实施“高原先锋”工程,将文化书屋、文化娱乐场所、办事机构以及各个方面功能有效整合,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奠定基础。

  傲金才让说:“居住条件改善了,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更加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比如说,以前需要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清扫垃圾、积雪等,现在不用招呼,家家户户的门前院后都很干净,及时清理环境在村里已经变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在赛什堂村,新建的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被进一步延伸,事关政策、科技、农牧业、法律、民生等各项便民服务在这里被整合,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在这里办结很多事项,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

  64岁的村医南拉加见证了这几十年来赛什堂村的巨大变化,面对现在的幸福生活,他最有发言权。“现在村里的设施越来越齐全,以前有点什么事就要走上几十公里路到县城,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办了。”南拉加说。

  坐落在村里的党建主题公园,更是为这个民族村增色不少。说起这个全省民族乡镇中的第一个党建主题公园,热水乡党委副书记昂欠成列告诉记者,修建这个主题公园,是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大家闲暇时有个好去处,更主要的是把党建、自然、人文、历史紧紧地融为一体,将党建阵地从室内向室外延伸,教育模式从封闭向开放转变,教育对象从党员向群众普及,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原因。

  一个村庄就是一段历史,随着一个个好政策的“落地开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梦想也照进老百姓的现实中。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无标题文档
友情链接
乌兰县人民政府网 | 乌兰党建网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中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新网 | 光明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国新办 | 中工网
中国人大新闻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政协新闻网 | 中国文明网 | 看中国网 | 中国记协网 | 中国网联网 |
主办:中共乌兰县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青ICP备08000131号-13号